美国黄金机会再现,第二次中国冲击迫近
资讯2025-10-062320
过去一周,美股市场表现可谓是动荡不安,经济数据的发布与解读都引发了投资者恐慌,市场情绪失控,理性与预判被抛诸脑后,美股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在于当前的高股息率(3.08%)与对未来企业盈利预期的低落之间的矛盾,这种不平衡正走向尽头。
展望2024年的经济前景,市场普遍预期将面临严峻挑战,甚至有专家预测美国可能步入衰退,中国则可能遭遇“第二次美国冲击”,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中国或许能在未来几十年内,依靠内需驱动,逐步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和路径依赖,这一点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美国亟需一场大衰退
麦肯锡与斯坦福大学等机构的学者在联合发表的论文中指出,疫情爆发后,美国居民储蓄激增至3.5万亿美元,储蓄率也从2019年底的7.7%飙升至近13%,美国还见证了两个前所未有的现象:美元结算石油成为现实,以及特斯拉汽车出厂价首次低于市场价,这些现象反映出,中国(及其他亚洲经济体)正逐渐被排除在以美元定价的全球大宗商品贸易之外,以亚洲为中心的汽车产业链也正在解体,这一系列事件预示着美国已全面进入萧条期,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间,曾经是美国通胀高峰期最大获利者的页岩油厂商,其出厂价甚至超过了市场价。
这表明,美国正迫切期待一场可以通过金融手段化解的“滞胀”过程,而非实质性的衰退,他们的目标并非清偿债务、重建资产负债表或实现社会和谐稳定,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手段确保未来能够迅速进入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再启动阶段(GDP的高增长),这是其政治系统所无法容忍的,换句话说,他们仍然希望在今后十多年内,利用美元作为世界货币所蕴含的国家信用(无限量稀释政府债务)来输出通胀——如今已经成为对商品供应链的金融操作榨取手段——“通胀无极限”,在这种情形下,一旦放弃这种做法,就意味着未来国家承兑能力的崩溃,以10年期国债为代表的安全资产将彻底消失,一旦“崩溃极限”来临,美国将瞬间进入“荒唐之地”,走向新平庸之路——迈向一个以人民币为结算货币的全球经济体制。
从这一周期的后续发展来看,资产价格正在经历美联储过去十多年积累起来的泡沫的最后出清过程,尽管中国持有美债的总量格局不会变为零,但国内利率中枢的抬升,债市仍然面临抛压,2023年7月期间国债期货的大幅震荡,就反映了中国国内机构在美债抛售问题上的分歧,这或许比统计数据表面更为严重,从股债比价来看,也预示着历史高点后的“泡沫破灭阶段”,A股在七月的大幅回撤,使得债券收益率上行至今已达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水平3.5%~3.7%,这一过程将持续至资产价格回落至与实体经济相协调的稳定合理区间附近,而这一过程本质上是一个自然平衡的历史均值回归再均衡过程(尽管目前尚无法准确观察),幸运的是,以银行信贷投放量所代表的社会总体融资需求正在逐步形成回落中的增长机制,这一过程并不会一蹴而就,2023年下半年似乎刚刚看到初步曙光,投资者们无需过度担忧其基本动力趋势逆转的问题。
美元锚定原油及大宗商品的核心作用
我们为何讨论美元和石油?因为美元锚定石油对美国的重要性在于“不死令”正在逐步瓦解全球对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信任,这场美元内生危机和战争在21世纪初就已经开始孕育,预计将在未来1-3年内爆发,美联储前任主席耶伦等经济学家曾天真地相信,如果美元锚定石油和贵金属,就能自动形成“市场自律机制”,但事实上,他们高估了市场价格自我修复机制的纠错能力,如果美元失去其作为唯一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这将对美国铸币税的推广以及全球范围内金融泡沫和金融利息的强制收取产生极大影响,更重要的是,这一地位决定了美国政府得以拥有当今全球最大经济体地位以及极低的税率——从而在美国国际事务中享有单极主导与霸权地位、战略选择能力并对其他国家采取极端举措——也将不复存在,这也体现了美国对其他国家的傲慢与极端恶劣行为背后的原因,耶伦等经济学家很少提及“铸币税收益”,全球所有国家单位和个人都要在每一个交易每一刻为使用美元来背书政府债务付出代价,以此换取全球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这也是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财政补贴从而换取其本国公司利益立足市场的前提,但从未有人探讨过,当某一天人们停止接受美元作为唯一的国际储备货币时,究竟将会如何?耶伦们当然心知肚明,只不过选择性地闭上眼睛而已,归根结底,全世界都必须对美国滥发钞票的行为保持一定的底线容忍,才可以接受这样的现实,但这并不意味着全世界会永远容忍美国滥发钞票的行为——但却对自身国内的滥发钞票政策滥用无度、铸币税的深感震惊!而对于国会山那群金融泡沫制造者和垄断资本主义大佬来说,这是截然不同的境遇,世界上从来没有中央计划这种事(因而不可能用计划经济指令性手段消灭金融危机),这也是为何过去80多年世界仍旧依靠自由竞争与市场经济(黄金与美元紧密挂钩)实现物质繁荣与生机勃勃的根源,耶伦作为过渡期最成功的一位财长,受益于以市场为导向的资产泡沫繁荣回报而被召回担任众议院重要角色,继续在美国政坛发挥影响力,但她也深知,如果这一世界不复存在,又将如何在现实的政治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她试图防止不确定性因素产生,一劳永逸的最佳结果是零和博弈末日审判的最佳借口与理由!
中国走向“自然资源自给自足”
已经无可避免地正在发生之中的上述事实值得探讨的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其他国家应当如何未雨绸缪,提前预演,准备好一切,迎接这一周期的运行,以及酝酿出对未来道路在全球中所占战略地位而存在某种路径依赖等一系列变化结果?答案可能是:即使重商主义经济体的中国梦是不可避免的,但同样也将面临与美国日本化悲剧一样甚至收归殆尽、毫无怨言地俯首称臣于美利坚世界帝国之下的前景,从市场演变机制基本规律角度来看,当美元信誉危机一旦全面爆发,能在国际社会和国际市场中起到替代性作用并且可持续化的,只有中国经济体本身的内源力量以及背后隐含的巨大市场动能、廉价生产要素/成本支撑等真实内在优势这一系列相对长期优势因素的集合,而这一替代转换过程必须刻意围绕以人民币作为唯一的且排他性的国际结算货币才能宣告启动,第一步才能达成未来中国梦的真正伟大民族复兴崛起——但这也伴随着美元维系全球能源的衰退周期内在必然存在的周期性公理化结构性转换和再平衡的逻辑关系,否则一切都是一场空和假大空的骗局!它不可能是无目的的偶然事件!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呢?放着周期的必然趋势不加以利用而去规避显然不是明智之举,而是科学地加速内部驱动,形成良性循环治理体系,驱动真正意义上的内源自生能力,而这一过程中的最关键的潜在动因仍来源于自然资源自给自足以及中低端产业生产环节中充分就业所涵盖的最大底层支持力量,在支撑各类相对技术优势密集型产业不断兴起,实现协调发展,历史上多个文明兴衰成败的案例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真正意义上的以人民币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并不只是为了一拍即合甚至顺应而为的过程,而是基于现实考虑的合理安排,能有利于全球化贸易体制实现减少过度依赖强权政治,从而可以为全球化贸易创造无障碍环境,避免缘木求鱼式的无用功,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选择性地利用全球降息周期采取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享尽了人口红利,实现了伟大复兴,经历全球加息周期,却因静电共振效应完全不可能再现过去奇迹,只可能重蹈覆辙回到原点或者曲线的自救道路去,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仍需要坚持本土资源自给自足以及中低端产业生产环节上的充分就业这两大根基支撑优势,带动相对技术优势密集型产业的崛起,其中囊括质的提升与量的扩张见成效收益等多方面促进中国经济长久稳定发展,具备无限潜力!
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当前全球经济走向仍存在不确定性,但无论如何,中国已具备了一定优势,并能逐渐探索出由内部驱动生成的独特发展路径,实现内生性增长,从而不负众望,担起历史重任,不负人民所托,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梦想!
版权声明:如发现本站有侵权违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yrdown@88.com举报,一经核实,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推荐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