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民政成绩单,深化民生保障,构建和谐社会
资讯2025-10-118370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民政事业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承担着“兜底线、织密网、促公平”的核心使命,在过去五年里,我国民政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社会福利体系的建设到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每一个领域都彰显出显著的进步,为人民群众织就了一张更加紧密、有效的民生安全网,以下是过去五年民政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的详细介绍。
在过去五年里,我国持续加大社会救助力度,构建了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和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并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的分层分类救助体系,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有城乡低保对象近4000万人,农村五保对象近300万人,实现了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机制不断完善,为精准施策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通过引入社会组织力量,开展慈善救助项目,有效补充了政府救助的短板。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发展,养老服务成为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五年来,国家积极推动实施一批养老服务项目,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国新增养老床位超过300万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大幅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得到显著改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完善,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在线医疗、紧急救援等服务,显著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成效显著,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也是民政工作的着力点之一,五年来,通过建立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等领域的试验示范项目,探索出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三治融合”(自治、法治、德治)的乡村治理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和居民幸福感,城市社区通过增设服务站点、开展志愿服务等方式,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居民的参与度,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社会组织作为连接政府与社会的桥梁,其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五年来,国家不断优化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政策,推动社会组织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截至2023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已超过90万个,涵盖教育、科技、环保、慈善等多个领域,在慈善事业方面,通过税收优惠、公益捐赠税法等政策激励措施,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公益慈善的积极性。“慈善中国”品牌塑造和公益文化传播工程有效提升了公众的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面提升,面对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国家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建立健全了应急管理机制和灾害防范体系,五年来,通过实施重大自然灾害风险评估项目、加强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等系列举措,不仅提升了灾害防范和应对能力,还确保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快速高效推进,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显著增强了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婚姻与家庭的庄重性和和睦性得到进一步保障,婚姻登记管理的规范化水平持续提升,婚姻登记线上线下融合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家风家教”系列活动的开展也提升了家庭成员的伦理道德水平和家庭教育质量。《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进一步为家庭教育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通过这些努力,不仅促进了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更为社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去五年是民政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更是人民群众民生福祉显著提升的五年,民政部门将继续以人民为中心不动摇,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和管理机制,为建设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版权声明:如发现本站有侵权违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yrdown@88.com举报,一经核实,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推荐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