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净网2021专项行动打击侵权假冒活动成效明显
资讯2025-10-1120840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网络犯罪活动日益猖獗,其中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尤为突出,这类犯罪不仅严重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还可能诱发电信诈骗、金融诈骗等一系列严重后果,对社会稳定和公民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我国网警部门把握“净网”行动这一有利契机,重拳出击,接连破获多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成功斩断多条侵公黑色产业链,有效净化了网络环境。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严峻形势
近年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呈爆炸式增长,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倒卖公民个人信息,形成了一条条黑色产业链,泄露的信息涉及姓名、电话号码、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敏感数据,一旦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后果不堪设想,他们可能利用这些信息实施电话诈骗、网络诈骗、敲诈勒索等犯罪活动,严重侵犯公民合法权益和社会安全稳定。
网警部门的雷霆行动
针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严峻形势,国家网信办联合公安部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净网”行动,此次行动旨在打击网络黑产链条源头、清理非法服务平台和非法信息窃取、倒卖行为,各地网警部门迅速响应,成功侦破了一系列大案要案。
- 全国首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数据贩私”案:2021年,某地警方成功侦破此案,犯罪嫌疑人通过网络平台非法购买并大量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涉及信息总量超过1亿条,警方在捣毁犯罪窝点的同时,对涉案嫌犯进行了严厉打击,有效阻止了公民个人信息的进一步泄露和滥用。
- 涉及电信运营商内部员工勾结的特大案件:涉案人员包括某电信运营商的内部员工,警方发现这些员工利用职务之便非法窃取用户个人信息并通过网络进行倒卖,该案涉案金额巨大、影响广泛,经过多方调查取证和细致工作,警方最终成功收网并抓获犯罪嫌疑人数十人。
科技赋能下的精准打击
面对网络犯罪活动日益猖獗的情况,网警部门不断运用新技术手段提高打击效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使警方能够更高效地对海量数据进行筛选和分析,快速锁定犯罪嫌疑人和证据链条,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发现网络交易中的异常数据流量和地址关联信息;人工智能技术则能帮助警方快速还原和识别犯罪分子在网络中的痕迹和模式,各地区网警部门还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和紧密合作机制,提升了跨地区协同作战的能力。
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加强
为更有效地打击网络犯罪活动,国家也加大了法律制度的完善力度。《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为依法打击网络犯罪提供了强大法律武器和有力制度保障。《刑法修正案(九)》将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纳入刑事犯罪范围,进一步加大了对网络犯罪的惩治力度。
公民的自我保护意识提升
除了政府部门的打击外,提升公民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也至关重要,公众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习相关网络安全知识,了解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并掌握基本防护技能,不随意透露个人敏感信息、慎重对待网络验证码、不点击不明链接等,如果发现个人信息泄露,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警方展开调查,媒体和社会各界也应发挥积极作用,加强网络安全宣传和教育工作,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净网”行动的持续开展表明了政府部门对打击网络犯罪的坚定决心和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必将拥有一个更加安全清朗的网络环境,共同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与福祉。
版权声明:如发现本站有侵权违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yrdown@88.com举报,一经核实,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推荐
暂无记录